九九重阳传薪火 同心携手续华章——工行邯郸分行开展重阳节银龄对话主题活动​

邯郸 更新于:2025-10-30 11:41
  • 安逸

    金秋送爽,丹桂飘香。在传统重阳佳节来临之际,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,推动工行“三铁精神”代际传承,工行邯郸分行精心策划“银龄对话·薪火相传”主题活动,组织青年员工与退休老领导、老员工共聚一堂,通过座谈交流、书画雅集、文艺汇演等形式,共话红色金融初心,共叙工行发展脉络,共绘薪火相传新篇。

    座谈传薪:聆听岁月里的“金融密码”

    10月27日下午,老干部活动中心暖意融融,退休老员工与青年员工代表围坐一堂,一场跨越代际的“精神对话”温情开启。

    “今天到场的,有参加过邯郸金融系统早期建设的‘老银行人’,更有1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干部,他们的经历就是一本鲜活的红色金融教科书。”主持人开场的一句话,让现场掌声经久不息。

    82岁的退休干部何老率先打开话匣子。他戴着老花镜,翻开泛黄的笔记本,指着1975年手写的账页回忆:“那时候没有电脑,全靠‘铁算盘’。我刚入行在储蓄所,每天打算盘要到深夜,一笔账错了就得从头再来。行长常说,‘银行的账,要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’——这就是咱们工行‘铁账本’的根!”

    “‘铁规章’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。”76岁的退休运营部经理李师傅接过话头,分享了一段往事:90年代初,她牵头核查一笔大额贷款,发现资料存疑后,顶着压力逐笔比对凭证,最终避免了风险。“制度是保护伞,更是生命线。现在你们用系统管、流程控,但‘铁规章’的敬畏心不能丢。”

    青年员工们听得入神,不时提笔记录,现场互动热烈,青年员工纷纷打开心扉:有的讲述入职后在老员工指导下处理急难任务的感悟,有的坦言面对业绩压力时对“合规优先”的思考,更有00后新员工小王红着眼眶说:“以前觉得‘三铁’是老辈人的故事,今天才懂,那是刻在工行人骨子里的责任。”

    雅集观展:墨香里的工行情怀

    座谈会结束后,老少一行信步来到文化活动中心。今日的展厅四壁尽是浓墨重彩——一场名为“银龄丹青颂华年”的退休员工书法展正静静铺展,40余幅作品皆出自退休老员工之手,笔锋间流淌着对工行的深情。

    “这些都是咱们行里的‘笔杆子’,退休后也没放下毛笔。”随行的退休办公室主任轻声介绍。青年员工们凑近细看,首幅作品便让人心头一震:丈二宣纸上,“铁账本守初心 三铁魂铸工行”十个楷书大字力透纸背,墨色浓淡相宜。

    “这幅是我今年在书法班写的。”王师傅不知何时站到作品前,指尖轻轻抚过卷轴,“‘三铁’精神不是口号,是一代又一代工行人用算盘珠子拨出来的,用账本书写出来的。你们看这‘守’字,横画要稳,像老一辈守库房那样稳;这‘铸’字,竖钩要有力,像年轻人攻坚克难那股劲。”青年员工小陈边听边记,笔记本上“守”“铸”二字被圈了又圈。

    汇演传情:舞台上的代际共鸣

   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礼堂,文艺汇演在一曲《老年朋友来相会》大合唱中拉开帷幕。这场由青年员工与老同志共同编排的演出,处处可见“传承”的巧思。“今天的活动,让我们看到了工行的未来。”离场时,老同志们握着青年员工的手说道

    据悉,此次活动是工行邯郸分行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的延伸,更是深化“银龄关爱”、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。该行表示,将持续搭建代际交流平台,让红色金融基因、工行优良传统在青年一代中生根发芽,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服务地方经济,书写新时代的“工行答卷”。

    九九重阳,暖的是人心;薪火相传,续的是精神。这场跨越岁月的对话,终将成为工行邯郸分行高质量发展路上最温暖的注脚。(工行邯郸分行 供稿)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